2025年05月21日,机械工程学院武愈振高工在行知苑80317会议室举办了一场题为“新能源风力发电技术发展历史及趋势”的学术讲座,旨在深化教研室教师对风电技术演进脉络及未来方向的认识,助力教学与科研创新能力的提升。
首先,武愈振高工梳理了风力发电技术的百年发展历程,从19世纪初小型风车的应用,到20世纪80年代定桨距风机的规模化推广以及21世纪变桨距技术的革命性突破。武高工结合关键案例指出:定桨距风机因结构简单、成本低曾主导早期市场,但其功率调节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恰是该因素推动了变桨距技术的出现,后者通过变桨技术显著提升了发电效率与机组安全性,成为现代风电主流技术。
其次,武高工聚焦当前技术前沿,重点探讨了海上风电、智能化、大容量机组等热点领域。他提到,近年来单机容量突破26MW的海上风机实现了商业化应用,人工智能与物联网技术的融合使机组具备故障预测与自适应控制能力。此外,武高工通过数据图表展示了全球风电装机容量的指数级增长。展望未来,风电技术在“高可靠性、超大型化、多能互补”三大方向快速发展。
最后,李金展副教授总结指出:“风电技术的跃迁印证了‘需求牵引创新’的规律。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需以技术演进为镜,主动革新教学方法,培养适应产业变革的复合型人才。”
此次讲座,通过历史回溯与前沿展望的双重视角,不仅拓宽了教师对风电技术发展的认识,同时也为教学创新提供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参考思路。
(文/陈国玺 图/姜振东 审核/李金展 杨贝贝 晋会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