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位学制
授予工学学士学位,学制四年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备科学素养、人文素养、职业道德、社会责任感和一定国际视野,掌握必备的自然科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在机器人及智能制造领域从事机器人产品的应用、机器人系统方案的设计、机器人产线的运行管理、机器人项目的技术管理等工作,能够解决机器人工程复杂问题,具有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吃苦奉献品质的高级应用型人才。
三、专业特色
该专业以“应用型、创新型、复合型”人才培养为目标,依托智能制造产业需求,构建了“产教融合、赛教结合、虚实联动”的特色培养体系。(1)产教融合,强化实践能力。专业与知名机器人企业共建产业学院,引入企业真实项目,开设“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等实战课程,学生可参与产线调试、自动化方案设计,实现“毕业即上岗”。(2)以赛促学,突出创新能力。将学科竞赛融入课程体系,学生团队在国家级、省级机器人赛事中屡获佳绩,形成“赛训结合—项目孵化—专利转化”的创新培养链条。(3)虚实结合,打造智慧教学。建有“工业机器人数字实验室”,通过虚拟仿真与实体操作结合,破解高成本设备实训难题,提升学生系统设计与调试能力。(4)多学科交叉,聚焦前沿领域。课程覆盖机械设计、人工智能、自动控制等核心技术,侧重机器人智能装备开发,毕业生广泛就业于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等领域。专业通过“校企协同+竞赛驱动+仿真赋能”模式,培养能设计、懂编程、会调试的机器人工程师,服务区域产业升级。
四、主要课程
机械制图、机械设计基础、液压与气压传动、电工技术、电子技术、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信号与系统、自动控制原理、单片机原理及应用、机器人机构学、电气控制与PLC、计算机控制技术。
五、毕业生具备的能力
1.机器人系统设计与集成能力。掌握机械结构设计、电气控制及传感器技术,能独立完成工业机器人工作站或智能服务机器人的系统集成与调试,具备自动化产线规划与实施经验。
2.智能控制与编程能力。熟练运用C/C++、Python及ROS(机器人操作系统),实现运动控制、路径规划及人机交互功能,并能结合PLC、单片机开发嵌入式控制系统。
3.跨学科工程实践能力。融合机械、电子、计算机和人工智能知识,解决复杂工程问题,如机器视觉识别、SLAM导航或协作机器人多机协同任务。
4.创新与竞赛转化能力。通过参与RoboMaster等赛事积累创新经验,具备产品优化、专利申报及科技成果转化的能力,部分毕业生可独立开发智能机器人原型机。
5.职业素养与团队协作能力。熟悉智能制造行业标准,具备项目管理意识,能适应企业研发、运维等多岗位需求,团队协作高效,沟通表达能力强。
六、就业方向
本专业学生就业主要面向工业自动化、智能制造、人工智能等领域。可在工业机器人行业从事系统集成、自动化产线调试等工作,服务于汽车制造、电子装配等企业;在智能装备领域担任自动化设备开发、PLC控制等岗位;也可进入服务机器人行业,参与医疗、教育、物流等机器人的研发与应用。此外,毕业生还能在科研机构从事机器人技术研究,或在新兴领域如无人机、自动驾驶等行业发挥专长。凭借扎实的机器人系统设计、智能控制和工程实践能力,毕业生能够快速适应企业需求,在智能制造升级浪潮中占据竞争优势。